低空經濟,如何高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婷 彭可心
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內,視地區特性和實際需求可擴展至3000米以內的空域,通常被稱為低空。這里正在成為不少企業的“必爭之地”。
低空經濟,如何高飛?9月22日,2023湖南(國際)通用航空產業博覽會的主論壇——低空經濟發展論壇探討了這一問題。
現狀
歐美占主導,差距仍較明顯
全球低空,正在變得越來越熱鬧。
“全球通用航空器保有量44萬架,連續12年每年交付增長近4000架。”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東濤介紹,全球范圍內,歐美等發達國家依然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美國在冊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占全球約一半,歐美制造交付量占全球交付的約70%。
差距十分明顯。中國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馬志剛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難忘的經歷。
1997年,馬志剛在瑞典培訓,下課后看到班主任搭乘朋友的私人小飛機去800公里外赴宴,心想:“我們國家什么時候也能夠發展到這個地步?”
2012年,馬志剛在青海參加安全督查,從格爾木到柴達木盆地腹地,驅車來回路程接近9小時。他想:“戈壁建機場條件良好,如果有合適的機場和飛機,飛過去就好了。”
據馬志剛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范圍內具有相似功能用途的機場,美國約1.9萬個、巴西約4000個、法國約2300個,我國在冊通用機場僅423個。同時,我國通用機場近50%分布在東北和華東地區,西南、西北、新疆地區合計數約占15%,難以滿足當地需求。
然而,新興工業化國家正在成為通用航空發展的重要市場。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五國擁有通用飛機4.5萬架,占全球比重的10%左右。
對中國而言,通航產業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十三五”以來,通用航空上升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利好政策密集出臺。“2022年湖南一次性獲批55個通用機場場址,如此‘大手筆’,在全國還是首次,為其他省發展通航產業提供了樣板。”李東濤說。
應用
新業態“落地”,新場景“起飛”
“到荊門,飛起來玩。‘荊門愛飛客’的品牌,已經在全國打響。”湖北省荊門市副市長周俊杰在主論壇上自豪地介紹。
立足漳河機場,荊門打造了中國首個集飛機制造、飛行培訓、會展、航空文化于一體的通用航空綜合體——荊門愛飛客鎮。
如今,“招牌”項目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已連續舉辦三屆,大會期間每天游客達8萬人次。“小鎮內,高空跳傘、體驗飛行、滑翔傘、水上飛機觀光、航空研學等項目人氣火爆,每年吸引航空消費游客120萬人次。”周俊杰說。
同處探索低空經濟賽道,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的目標很明確。“我們不做大家的‘保護傘’,要做‘貼身小棉襖’,讓低空經濟真正為大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
許多契合實際生活的應用場景被衍生出來。“載物領域有醫療物資轉運、快遞包裹運輸、送餐等,載人領域已實現低空游覽、通勤、交通接駁等。”賀天星說,去年公司在湖南矮寨奇觀旅游區部署載人級無人駕駛飛行器,開發低空游覽項目,目前正作為“全國樣板”開始試運營服務。
在湖南,豐富多彩的通航新業態、應用新場景令人目不暇接。
張家界七星山推出直升機空中游覽線路;“湖南產”旋翼機在空中疏導交通、防火巡邏等場景中“大展身手”;長沙黑麋峰滑翔傘基地,體驗滑翔傘的旅客絡繹不絕……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沙飛行服務站保障通航用戶飛行架次同比增長12倍,飛行總時長同比增長14倍。今年“五一”假期,長沙橘子洲、株洲蘆淞機場的低空觀光旅游飛行架次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18.4%、56.1%。
前景
好產品是硬道理,“北斗+5G”來服務
低空經濟未來怎么走?好產品是硬道理。
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東濤說,目前通航產業在產品研發方面,仍以引進國外成熟整機為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國內市場認可的成熟產品還很缺乏。
為了匹配市場需求,通飛加快了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通用飛機、無人機、飛艇等新型自主民用航空產品的研制,通過優化設計、完善供應鏈,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目標。
通航應用越來越廣,未來將朝著集成服務方向發展。如通飛就已形成面向新興消費、飛行培訓、短途運輸、物流貨運、傳統作業、空中交通等應用場景,全要素、全價值鏈集成化的產業體系建設方案和應用規范,提升細分市場占有率和客戶滿意度。
“推動北斗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綠色低碳等新型科技在通航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通航產業創新發展。”李東濤說。
“北斗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技術和授時功能,正在服務通用航空安全高效運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認為,湖南在北斗領域的發展基礎非常好,“北斗+5G”更加具有優勢。
劉經南介紹,在低空空域,“北斗+5G”最大好處是可以監控精確的氣象預報,范圍誤差不超過10米,雨量誤差不超過5毫米,時間誤差不超過5分鐘。“我們正在湖南開展預報雷暴等相關實驗,為低空安全提供保障。”
-
下一篇:“低空經濟”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