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熱議“低空經濟”:如何打造“天空之城”?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預示著低空經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約為2.3萬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元。低空經濟廣泛覆蓋于載貨、載人、智慧城市等場景,為人們帶來更多便捷的服務和新的消費體驗。
在全國各地爭先追逐這塊產業高地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廣東低空經濟加速“領飛”全國?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民進廣東省委會、民革廣東省委會提交了相關的集體提案,多名省政協委員也圍繞推進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低空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掣肘
“低空經濟產業基礎好,但載人載物應用場景較為有限?!睆V東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員會副主委、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鄧毛穎介紹,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無人機產業產值超過900億元,占全國市場約76%,占全球市場約40%,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大灣區城市對低空產業關鍵配套供給不充分,制約了低空應用場景拓展。目前大灣區實際通航飛行小時數量僅1.9萬小時,占全國1.5%,遠低于第一名成渝17.2萬小時。
另一問題是,低空空域管理責權不清晰,制約低空經濟規?;l展。鄧毛穎指出,低空經濟步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及無人機新賽道,對于低空空域使用要求和頻率越來越高,但目前缺乏空域不同高度分層管理使用機制,導致大灣區空域資源利用率較低。
民進廣東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低空經濟”示范區的提案》中也提到,由于我國尚未建立低空空域飛行安全全面評估機制,大灣區在“低空經濟”合作建設、低空產業應用對接等方面缺少相應的管理規范,不利于三地實現“低空經濟”產業資源相互流通和集聚建設。
“以eVTOL、無人機等智能航空器引領的城市空中交通成為輔助城市治理的熱點領域,也是未來城市空中客、貨運的重點方向?!编嚸f說,但所需配套的低空智聯網(含通信網、數字網、監管網)建設工作尚在摸索。
這一問題同樣引起了民革廣東省委會的關注,集體提案《關于大力發展低空經濟 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質生產力的建議》提到,“綜合配套方面,飛行服務站、調度管理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該提案還強調,鑒于低空經濟作為未來經濟的全新增長極,廣東應高度重視,搶占發展先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全球產業鏈競爭中搶占領先地位。
建設大灣區“云上”都市圈
基于以上問題,民進廣東省委會、民革廣東省委會的集體提案,以及多名省政協委員均圍繞推進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鄧毛穎建議,從全產業鏈謀劃、管理體制與設施健全、智聯網絡搭建三個維度提速廣東低空經濟發展。
一是通過建立大灣區低空經濟聯合鏈長制,開展低空物流經濟產業全周期發展謀劃,鼓勵企業優先開展低空載人飛行體驗示范項目、搭建大灣區空中客運新應用場景等方式,統籌謀劃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發展。
二是加快建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制與設施配套,例如建立軍地民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制、完善低空基礎設施布局及配套標準。
三是建立數字化低空智聯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包括低空飛行智慧信息服務網絡、低空定位通信網和低空數字底座。
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正佳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萌也提出,首先要加強頂層規劃,提供智能高效的低空管理服務?!罢畱y一明確城市空中交通(UAM)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及規范要求,同時合理簡化活動報批流程,推動無人機報批服務的‘一窗辦理、一網通辦’。”
其次,圍繞物流配送、智慧城市等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推進低空智聯網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為城市居民打造更便捷、智能的服務與消費體驗。此外,加強粵港澳跨地區政策、法規銜接,從而進一步強化香港、澳門與內地城市的經濟紐帶。
民進廣東省委會的集體提案提出三個“探索”: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全國低空改革試點示范區,推動“低空經濟”產業服務融合發展;探索建立大灣區低空飛行服務器民航指揮控制系統,從航天技術、設施能力和安全評估機制等方面保障“低空經濟”多場景建設;統一制定低空飛行器管理辦法,探索解決空域飛行許可難、無人機承重飛行難等問題。
民革廣東省委會的集體提案則建議,推動有關法規和規范盡快出臺,同步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規劃;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導社會力量集聚,增強產業控制權;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全面加強綜合保障;政府部門帶頭推廣,打造應用場景示范;支持載人通航發展,探索跨境通航新模式。
文|記者 符暢